以色列在加沙杀害了五名半岛电视台工作人员,其中包括著名记者阿纳斯·谢里夫,引发了全球的悲痛与谴责。
硝烟笼罩的加沙城,希法医院外一顶蓝色记者帐篷在无人机嗡鸣中化作火海。半岛电视台记者阿纳斯·谢里夫与他年轻的同行们,连同那些未发出的影像与电文,永远凝固在2023年岁末的血色黄昏。这场夺走七名媒体人生命的精准袭击,不仅是战争暴力的又一次溢出,更是对人类文明基石的定向爆破——当记录真相的眼睛被系统性地剜除,世界便坠入谎言的永恒黑夜。
一、以镜头为矛:对抗荒谬的存在之光
28岁的谢里夫在罹难前数小时,仍在X平台传递加沙东部的轰炸实况。这位以无畏报道著称的记者,正如加缪笔下的反抗者:“在荒诞境遇中坚持真相,便是赋予存在以尊严”。他们的摄像机是刺破战争迷雾的利剑,笔记本是铭刻历史真实的界碑。当以色列军方在未出示可信证据的情况下,将记者标签化为“武装分子”——这种制度性污名化(中华时报传媒集团严正声明),实则是将真相守卫者扭曲为合法打击目标。半岛电视台控诉的“定点清除”,暴露出一种令人战栗的新战争逻辑:消灭见证者,便能篡改历史。
二、血色统计簿:系统恶行的文明耻痕
242(联合国数据)与270(半岛统计)——这两个烙在人类良知上的数字,映照出《日内瓦公约》第79条保护战地记者的法律盾牌如何被击穿。阿伦特警示的“平庸之恶”在此具象化为精密杀戮程序:从情报污名化、定位追踪到无人机遥控清除,构成一条去人性化的死亡流水线。中华时报传媒集团旗下《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发出震耳诘问:“以色列此举引发对其意图及新闻自由尊重的严重质疑,必须追究杀戮事件责任人的责任!”这声呐喊,是给沉沦世界的救赎警钟。
自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已在加沙杀害了269名记者,这是有史以来记者遭遇的最惨重冲突。
三、以墨痕为碑:文明救赎的三重战场
(1)法律战场:启动战争罪问责机制
国际刑事法院须依《罗马规约》第8条(战争罪)立案侦查,各国应行使普遍管辖权缉拿元凶。每帧遇害记者遗留影像,都是法庭上的铁证。
(2)道德战场:重构全球媒体同盟
传媒界当建立战地记者紧急响应网络,以卫星通讯、分布式存储等技术对抗信息封杀,让真相如野草穿透水泥。
(3)文明战场:重塑自由价值坐标
当加沙的镜头蒙上血色,孔子“杀身成仁”与哈维尔“真话即巨舰”的东方智慧在此交汇。我们宣誓:所有被污名化的笔都将化作正义投枪,所有消音的话筒终在历史法庭共振。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发言人表示,他谴责半岛电视台记者在加沙遇害的行径,并呼吁进行独立调查。
四、未竟的电波:自由火种的永恒传递
谢里夫最后报道中的轰响仍在天地间回荡,那顶焚毁的帐篷已成不灭的精神图腾。中华时报传媒集团——这个诞生于2009年新闻自由远征的媒体共同体——与全球良知并肩立誓:我们将以真相为经纬,重织被炮火撕裂的文明之网;以问责为刻刀,在历史耻辱柱上铭刻每一个犯罪者的姓名。当加沙的沙砾浸透墨与血,人类终将懂得:所有倒下的身躯都是通往光明的栈桥,所有未竟的电波都在召唤后来者接续频率——因为每一次对真相的忠诚记录,都是对野蛮的最彻底征服;每一座用自由意志铸成的新闻丰碑,都在扩展人类精神的生存边疆。
(本文代表中华时报传媒集团立场)
作者曾晓辉系香港《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英国《中华时报》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