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东瀛行吟》序
  • 2025-09-23 16:53:11
  • 作者:曾晓辉
  •    

 微信图片_20250923164754_1656_72.jpg

微信图片_20250923165107_1660_72.jpg

《東瀛行呤》扉页

行脚东瀛,足迹所至,非仅风物之览,实为文明根系的一次次叩问与回响。

 

承蒙信任,担任《第七届国际城市文化论坛—走进大阪》组委会主席之职,遂有缘多次深入扶桑。学者之眼,见飞檐斗拱间流淌的唐风宋韵,辨街头巷尾汉字招牌下古今语义的微妙流转,参与大阪世博会蓝图绘就之时,更深感文化基因虽隔海而植,其脉相连。媒体人之笔,记录世博盛事之华彩,亦捕捉市井人情的温度,新朋旧友的笑语间,风土人情跃然纸上。论坛诸事渐次就绪,静待乙巳年(2025)十月四日,于大阪历史博物馆啓幕,共论城市文明之未来。此间种种,皆如薪火,投入心炉,煅烧出更深沈的思索:儒家所谓“格物致知”,于此异域,正需以脚步丈量,以心灵体察,以求那“同源”之水更深处的涌动。

 

《东瀛行吟》,便是在这多重身份的交织与使命的催迫下,于行走间隙、案牍之畔,自然凝结的露华。它是一位文化桥梁搭建者行旅中的低语与长歌。古寺的晨钟,不仅是时间的刻度,亦是千年文脉于此地的回音;世博工地的喧嚣,不仅是未来的胎动,亦是传统与现代在此刻的激烈对话;偶遇路人的一揖,不仅是礼数,更是共遵“礼”的精神在异乡的温暖确认。我的诗行,试图捕捉的,正是这“似与不似”之间的微妙张力——那源自华夏,又在东瀛土壤上开出的独特之花;那熟悉的汉字,承载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思。

 

“行吟”二字,于此更添重量:是肩负文化交流使命者的责任之行,是探寻文明脉络学者的求索之吟。每一步,都在印证“同源”的深刻;每一吟,都在描摹“分流”后的独特风景。诗,成为我理解这片土地、履行当下职责最私密也最真诚的注脚。

 

此集所录,是剎那的感动,亦是持续的叩问;是个人心迹的流淌,亦是对即将到来的文明对话——那场在大阪历史殿堂中展开的论坛——一份深沈而诗意的预热。愿这些诗行,如同论坛的先声,邀请读者一同踏上这趟跨越时空与文化的心灵之旅,在汉字的方阵间,在风物的低语中,感受那份源于古老智慧、又在当代世界焕发生机的东方之“和”。

 

是为序,亦为引玉之砖,期冀更深入的理解与更璀璨的文明华章。

 

《东瀛行吟》

东瀛有故步,

行吟印新苔。

欲架沧波桥,

墨自故山来。

 

曾晓辉

 

作者:曾晓辉,天体物理学博士、雕塑家,中华报业集团及中华时报传媒集团创办人。他于2000年创办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创办《中华时报》,2012年创办《中华新闻通讯社》和《中华摄影报》,并于2017年在伦敦创办英国《中华时报》。他还是《中华电视》及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的创始人之一。

目前,曾博士担任香港美术学院及香港艺术研究院的教授与院长,同时担任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华科技协会和世界监督学会会长,以及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他曾在中国大陆的相关机构(包括广州市政府、广州马会、广东省铁路监理、广东省演出协会、广东省南越国文化研究院)等担任高级职务。其艺术作品广泛分布于全球,已被多家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相关推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