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泊尔加德满都街头要求政治改革的年轻面孔,到巴黎反对养老金改革的青年游行队伍,再到雅加达抗议选举舞弊的愤怒学生——一股由Z世代(1995-2010年间出生)引领的全球性抗争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声量席卷世界。这些看似分散的抗议运动背后,深藏着这一代人对全球秩序下系统性不公的集体呐喊:为何我们感觉最不公?
结构性剥夺:Z世代困境的深层土壤
Z世代成长于一个被寡头资本与技术垄断深刻形塑的世界。全球财富加速向极少数人集中:乐施会报告显示,疫情以来全球最富1%人口攫取了新增财富的2/3,而Z世代与千禧一代将承担其中70%的额外税收负担。跨国巨头通过资本优势与算法霸权构建“赢者通吃”的闭环生态,传统阶层跃升路径被侵蚀。欧洲青年失业率长期徘徊在15%高位,印尼、尼泊尔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陷入“高学历、低就业”困境,成为“被遗弃的一代”。
代际间资源分配失衡更构成制度性不公。全球养老金体系普遍面临压力,法国政府提高退休年龄直接触怒青年——他们被迫延长缴纳期限,却对能否公平享有福利深表怀疑。尼泊尔青年在政治资源分配中长期边缘化,政府高层年龄断层严重,传统政党对青年诉求的漠视最终引爆街头政治。这种代际正义的失衡,使Z世代深陷“付出更多,获得更少”的结构性困境。
社交媒体:认知觉醒与抗争动员的双刃剑
作为“数字原住民”,Z世代的集体意识被社交媒体深刻重塑。TikTok、Instagram、Twitter等信息广场使全球青年即时共享不公体验:从美国学生贷款重压、欧洲紧缩政策到亚洲青年就业困境。尼泊尔青年在TikTok上传播军警暴力画面,印尼青年用Twitter串联全国抗议,法国青年通过Instagram直播罢工实况——全球不公在算法推送中凝结为超越国界的集体愤怒。
社交媒体不仅揭露不公,更重构了抗争形态。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使法国“黄背心”运动与尼泊尔青年抗议迅速蔓延;标签聚合(#ReformasiDikorupsi、#FranceRiots)在虚拟空间凝聚共识。然而,这也是一柄双刃剑:虚假信息可能激化矛盾,而政府断网封号(如印尼选举期间)则暴露数字时代言论控制的新形态,进一步印证青年对系统性压制的指控。
全球案例:结构性矛盾的地方性爆发
尼泊尔:经济绝望与政治失语的双重困境
高达18.7%的青年失业率与黯淡的海外就业前景(中东低薪劳务输出为主)点燃了经济怒火。青年要求结束传统政党世袭统治、建立更公平政治体系的呐喊,直指资源垄断与代际权力失衡的结构性病灶。社交媒体揭露的警察暴力,瞬间将经济诉求升格为政治革命。
尼泊尔总理在大规模抗议和死亡事件后辞职
法国:福利制度代际冲突的引爆点
马克龙政府提高退休年龄至64岁的法案,被青年视为赤裸裸的代际剥削——他们需支付更高昂、更持久的养老金分摊金,却面临福利可持续性的巨大不确定性。青年在街头喊出“不是反对改革,而是反对不公”,直指制度设计中对未来一代的系统性忽视。
2025年9月10日,巴黎「嘉年華廣場」(Place des Fêtes)湧入大批示威者參與「Bloquons tout」(封鎖一切)抗議運動。這場全國性反政府運動號召當天透過罷工、遊行與公民抗命,試圖讓法國陷入停擺。同日中午,新任總理將與在9月8日信任投票中慘敗的前任總理舉行正式交接。
印尼:选举舞弊、数字威权与青年觉醒
2024年大选中舞弊指控经由TikTok等平台发酵,青年学生成为抗议主力。他们不仅反对特定结果,更挑战根深蒂固的政治家族垄断与金钱政治。当局为压制抗议采取的断网与社交平台限制,成为数字时代压制言论自由的象征,印证了青年对系统性不公的控诉。
示威活动的直接起因是人民代表会议(国会)议员调升房屋津贴,8月28日网络电单车司机阿凡·库尼亚万被一辆机动部队警用战术车辆撞死后,示威活动急剧升级并蔓延至全国。警方的镇压行动被视为过度暴力,进一步激化了民众的不满。
寻找出路:构建更公正的代际契约
化解Z世代的愤怒,需直面结构性不公的核心矛盾:打破经济垄断需强化反垄断、征收累进财富税、投资绿色经济创造高质量青年就业;弥合代际裂痕则须改革养老金体系,让青年代表实质性地参与政策制定;在数字领域,保障网络自由的同时,需推动平台算法透明与责任机制。
全球Z世代的抗争呐喊,绝非一时躁动,而是对深嵌于当代政治经济肌理中的系统性不公的集体控诉。从尼泊尔到巴黎再到雅加达,青年们以身体和口号质问世界:当垄断资本抽干机会之水,当福利制度的天平向历史倾斜,当数字高墙试图封堵他们的声音,他们何以拥有一个值得奋斗的未来?回答这一问题,不仅关乎一代人的命运,更决定着全球秩序能否在正义的基石上获得新生。唯有打破资源垄断的藩篱,重构公平的代际契约,在数字洪流中守护自由与透明的灯塔,方能在青年点燃的怒火中淬炼出一个更值得期待的世界——他们的呐喊,正是历史对当下最急迫的叩问。
“每一代人都认为自己生不逢时,但只有Z世代手握数字火炬,照亮了全球不公的同一张面孔。” ——青年社会学家 埃莉诺·陈
作者曾晓辉博士(世界监督学会会长,中华时报传媒集团主席,《中华时报》、《中华新闻通讯社》创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