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本草纲目》的旋律响起,那些古老的中药名如星辰般闪烁在记忆的长河。十五年前,周杰伦的歌声托起了一个民族的医药自信;十五年后,在东京一隅的“精诚堂”里,这份自信正化作银针尖上的温热,唤醒异国患者沉睡的味觉,扶正孕妇腹中倒转的胎儿——无数被现代医学束手的沉疴,在贺伟大夫指间重焕生机。
贺伟大夫在他创办日本东京“精诚堂”门前
这位来自北京的中医世家传人,其生命轨迹早已与针、艾、火交织难分。其父贺普仁先生,国医大师,“中医针灸”人类非遗的传承丰碑,所创“贺氏针灸三通法”如暗夜灯塔。贺伟幼承庭训,针理如血脉般流淌于心。1989年,他怀揣“在日本传播中国针灸”的赤子之志,孤身东渡。三年寒窗取得行医许可,“精诚堂”应运而生——名字源于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的千年训诫:医术贵“精”,心怀贵“诚”。
开业之初,门庭冷落。但针尖上的精诚自有万钧之力。一位在日本遍寻名医、味觉尽失的患者,在精诚堂数针之后,惊呼:“太不可思议了,我的味觉回来了!”一位胎位倒转、日医束手待产的孕妇,经贺伟施针,腹中乾坤悄然复位。贺氏针法如静水深流,终以口耳之力,引得日本乃至海外患者络绎于途。
贺伟大夫给本文作者曾晓辉把脉
笔者曾两度造访精诚堂。前年(2023年)冬日初识,贺大夫和煦如春风的待人接物令人如沐暖阳;今秋再访时,诊室内患者川流,贺大夫仍抽身为我把脉:“大手术后神气不足”,话音未落银针已轻捻入穴——近六十年来首尝针灸,忐忑间只听他温言开解:“此乃中华千年传承,放松即可。”针尖游走足、手、腹间,竟在氤氲药香与潺潺乐声中沉入黑甜。半小时后起针,又在颈后补施数针,喉间淤堵顿消泰半。
贺氏绝学“三通法”中,尤以“温通法”所凭的火针(古称“焠刺”)独步杏林。此术如凤凰浴火,将针之刺激与灸之温热熔于一炉。贺伟东渡时,火针于日本医界尚属陌生奇谭。他如持火种者,翻译专著、亲授绝技,令这“淬火之针”在日本医林燎原。
“针灸的作用根本,在于一个‘通’字,”贺伟捻起一枚细长的火针,目光沉静。“‘温通’如春日暖阳,融化寒冰,推动气血;‘微通’似涓涓细流,润物无声,调和气机;‘强通’若开渠泄洪,决壅导滞,祛除实邪。”
他讲述着一位顽固性肩周炎患者的故事:那人肩臂如冻土僵硬,夜不能寐。贺伟在肩部阿是穴施以火针,高温如破冰船般穿透寒湿凝滞。数次治疗后,“冻土”消融,活动如常。“父亲常言‘病多气滞’,万病之始,常源于气血经络的某种‘不通’。”在更年期水肿患者的治疗中,他则以毫针通调水道,取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激发经络之气,佐以背俞穴火针温通,唤醒脾肾阳气,令淤积水湿通利下行。而对心脾积热的口疮患者,他在微通法清火之余,于耳尖施三棱针放血——如开泄洪闸门,顷刻疏散热毒。
贺伟的银针,是针,亦是笔。他常于日本医科大学开坛布道,将《治未病的针灸医学》《针灸的威力》等心血之作译成日文。许多日本患者坦言:贺大夫让他们看到了一个媒体之外真实可敬的中国。小小银针,竟成了穿透隔阂、重塑认知的微缩桥梁。
2010年,“中医针灸”荣登人类非遗名录,113国认可其效。贺伟创立日本中医针灸研究会,如园丁般培育年轻人才。“传播中医,绝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药方,更要深掘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东方哲思。”
他深信,当针灸蕴含的古老智慧被现代医学更清晰地照亮,其哲学与疗效必将在未来人类健康的殿堂中占据不朽席位。而“以通为本”的生命观,这源自东方、历经淬炼的智慧结晶,正是贺氏针灸献给世界的独特钥匙,为解开复杂疾病之谜、追求身心灵的整体和谐,开启了一扇充满希望的门。
诚如诗云:
七绝·咏贺伟东瀛施针
金针淬火渡海东,
悬壶精诚贯霓虹。
三通妙法活经络,
一脉仁心寰宇同。
(全篇完)
(本文作者曾晓辉博士是中华时报创办人、香港美术学院和香港艺术研究院院长、多所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