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东瀛七夕回寄小曼
  • 2025-08-30 13:50:49
  • 作者:曾晓辉
  •    

(步《七夕 · 夜寄相思》韵)


客居东瀛夜初凉,
富士凝辉映晓霜。
竹下短册祈愿后,
相思添作浮世梁。

注:
东瀛:指日本。
短册:日本七夕习俗中用于书写心愿的彩色纸笺,悬挂于竹枝上。
浮世梁:既指寄托于浮世(日本文化意境,亦含漂泊意)的情感支柱(梁),亦暗合原诗“鹊梁”之“梁”字,喻跨越空间之心桥。

附:小曼原玉《七夕 · 夜寄相思》

露湿庭花夜渐凉,
星河垂影照西厢。
人间乞巧灯残后,
犹把相思寄鹊梁。

释义:
客居东瀛夜初凉,

释义:首句点明地点与心境。我此刻正客居日本(东瀛),时值七夕之夜,周遭的空气开始透出初秋的凉意(夜初凉)。这外在的凉意,亦映射着身处异乡的孤寂感与对故人的思念。

富士凝辉映晓霜。

释义:举目望去,富士山那巍峨的轮廓在夜色中凝聚着清冷的光辉(凝辉),这光辉映照着地面上的寒霜(映晓霜)。“晓霜”暗示夜已深沉,临近拂晓,彻夜未眠。富士山作为日本的象征,其恒久与孤高,对比着游子的漂泊与时光的流逝(“霜”亦暗含岁月之感),更衬托出此情此景的清冷、孤寂与绵长。

竹下短册祈愿后,

释义:此句描绘日本七夕的独特习俗。在竹枝(竹下)上悬挂书写心愿的彩色纸笺(短册)进行祈愿的活动已近尾声(祈愿后)。这场景呼应了小曼原诗中的“人间乞巧灯残后”,将中国的七夕风俗巧妙地置换为日本的七夕景象,点明了共同的时节背景——七夕之夜。

相思添作浮世梁。

释义:在祈愿活动结束后,那份对故人更深沉、更核心的思念(相思)并未消散。我将其郑重地添入(添作)眼前这异乡的图景与人世(浮世)之中,使之成为支撑我情感的栋梁(梁)。
“浮世”:既指日本文化中描绘现世风情的“浮世绘”所代表的意境,也泛指世事无常、人间烟火,暗含客居漂泊之意。
“梁”:
心桥/情感支柱:喻指这份相思成为跨越空间阻隔、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和精神支柱。
呼应原典:巧妙借用并升华了小曼原诗“寄鹊梁”中的“梁”字,将神话中的鹊桥之梁,转化为融入现实羁旅与异国风物中的、更坚实也更复杂的情感载体。

此句是全诗情感的凝聚与升华,将个人的思念融入广阔而略带苍凉的“浮世”背景,显得含蓄、深沉而富有艺术美感。


作者曾晓辉博士简介:

 

曾晓辉博士(1968-),广东龙川人。就读过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获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后转向艺术,师从雕塑泰斗潘鹤及油画家郭绍纲教授。

2003年创立广州新世纪艺术研究院。2009年在香港创办《中华时报》(现为全球华人主流媒体),并陆续拓展《中华新闻通讯社》、《中华摄影报》及英国《中华时报》。联合发起《中华电视》及世界华人流行音乐联合会。

现任香港美术学院及香港艺术研究院院长、多所大学教授,并任粤港澳大湾区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华科技协会会长、世界监督学会会长等职。

学术著作丰富(艺术理论与历史)。雕塑创作富人文关怀,作品获全球多家美术馆、艺术馆典藏。积极参与国内外文旅规划(如张家界、贺兰山、上海及大坂世博会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