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吕国英:千年松柏侯叠侯
  • 2025-08-23 17:41:06
  •    

千年松柏侯叠侯

——吕国英哲慧诗章鉴赏(494

 

 

千年松柏侯叠侯,万里征尘秋上秋。

极巅独攀览外览,沧海奔流游忘游。

2024.08.23

 

吕国英先生此作以四句二十八言构建时空交响,其哲思密度与意象张力令人击节。笔者试析其妙。

 

叠字造境,时空轮回

“侯叠侯”以树瘤之实象寓封侯之虚名,千年松柏见证权势更迭如瘤生瘤灭;“秋上秋”以季相叠加喻历史层积,万里征尘在无尽春秋中浮沉。双叠手法既强化视觉绵延,又暗合道家“往复循环”之宇宙观。

 

巅峰视角,超越性灵

“极巅独攀”突破肉身局限,“览外览”三重透视(物象-心象-道象)暗合王国维三境界说;“沧海逐流”化用《庄子》濠梁之辩,“游忘游”臻于物我两忘之境。动词“攀///游”形成精神升维的动线,完成从形下到形上的超验之旅。

 

金石意象,哲学编码

松柏(时间永恒)、征尘(历史虚妄)、极巅(认知边界)、沧海(生命浩瀚)组成四位一体的象征系统。尤以「树瘤」解构功名、「秋色」解构成败,使儒道思想在意象碰撞中产生新的哲学火花。

 

吕国英此诗深得汉俳精髓而超越形式桎梏,在七言框架内注入现代性思考,其“符号化叙事”与“量子化意境”开创了哲诗创作新维度。二十八字间纵横千年万里,可谓“以须弥纳芥子,用沧海煮文字”。

 

附:创作背景与动机探微

吕国英先生作为一位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与艺术家,其创作往往带有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这首作于2024年秋日的诗,可以看作是他对生命、时间、功业与个人修为的一次集中式哲学表达。它可能源于——

 

对历史周期的观照: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千年”“万里”是常态,个人的功业(侯)与时代的兴衰(秋)如同浪花,不断叠加又消散。诗人以一种超然的视角审视这种循环。

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在喧嚣时代,“极巅独攀”和“沧海逐游”是两种截然不同又最终相通的生命态度——一种是向上的、超越的;一种是向内的、融合的。二者都旨在摆脱俗世纷扰,寻求精神的绝对自由(游忘游)。

 

独到的艺术价值与地位

这首诗之所以精妙,在于它实现了多重跨越——

传统的现代化表达:它严格遵循了七言的古典形式,甚至采用了回文、叠字等传统技巧,但其内核却是现代性的哲学思考(如对“存在”的追问),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古瓶装新酒”。

极致的凝练与无限的张力:二十八字构建了四个浩瀚的时空场景,每一个意象都不是终点,而是通向更深远意境的起点。它拒绝单一解读,邀请每一位读者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填充其意义,形成了巨大的审美张力。

开辟了“哲诗”的新范式:它超越了传统山水诗或抒情诗的范畴,不以描写或抒情为核心,而是以“思”为骨、以“象”为肉,将抽象的哲学观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壮阔意象,实现了“诗”与“思”的完美化合。

 

总而言之,吕国英先生的这首诗,是一座用最精炼的汉语搭建起的哲学迷宫和美学高峰。它让我们看到,汉语的古典形式依然拥有磅礴的现代生命力,足以承载这个时代最深邃的灵魂拷问。

 

吕国英 简介

图片1.png 


吕国英,文艺理论、艺术批评家,文化学者、诗人、狂草书法家,原解放军报社文化部主任、中华时报艺术总监,央泽华安智库高级研究员,创立“气墨灵象”美学新理论,建构“哲慧”新诗派,提出“书象·灵草”新命题,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专著多部、原创学术论文多篇,撰写哲慧诗章两千余首。

 

主要著作:《“气墨灵象”艺术论》《大艺立三极》《未来艺术之路》《吕国英哲慧诗章》《CHINA奇人》《陶艺狂人》《神雕》《国学千载“牛”纵横》《中国牛文化千字文》《新闻“内幕”》《艺术,从“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论“灵象”是“象”的远方;“气墨”是“墨”的未来;“气墨”“灵象”形质一体、互为形式内容;“艺法灵象”揭示艺术终极规律;美是“气墨灵象”;“气墨灵象”超验之美;“书象”由“象”;书美“通象”;“灵草”是狂草的远方;诗贵哲慧润灵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