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
香港+852-23668288
大陆+86-13802512911

新闻线索 商务合作请联系:
hkctct@gmail.com
联系
我们
下载
APP
返回
顶部

修改密码

藏地四月自由行
  • 2024-05-13 09:17:19
  • 作者:郑建国
  •    

龙年四月刚开始没几天,我便参加了一赴西藏的旅行团。该团由静安区几位退休教师组织规划,团内人员不多、景点安排也不多,整个旅行时间更不长。全团十人,4月7号抵达拉萨后,便开始了此行具体活动。我们包租了一台15座的全顺车,并向当地旅行公司聘请了一位很有经验的驾驶员王师傅。至此到4月13号,王师傅带着我们,按照我们规划的路线和景点,依次跑了林芝、巴松措、波密、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尼洋河风光带、羊卓雍措等,该月13号回到了拉萨,与王师傅签订的包车合同,履行到此正式结束。随后在拉萨的三天,包括游览了哲蚌寺、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等,我们或是乘公交车或是步行,最后16号的去机场,也是先由住宿的饭店车子,将我们送到机场大巴在市区的发车点,然后再从那换车直接开到机场航站楼。这样又顺利又保险。

 

神秘的西藏

西藏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神秘。这神秘对我们这些来自内地的游客来说,尤其觉得是具体的,如影相随的。这种感觉一是来自于西藏独特的自然环境,高海拔低沸点,喜怒无常的天气状况,包括异于平原地区的山山水水,什么雪山、堰塞湖之类的,是长期生活在内地的人所无法想象的;二是来自于以藏传佛教为代表的文化层面。这次旅行我们浏览了三座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著名建筑:哲蚌寺、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应该说挑选这三个地方作为初步感受藏传佛教进而了解藏族文化的切入点,还是蛮有见地的。事实上,我们在哲蚌寺看到的是他们如何重视藏传佛教传承教育的:一座寺庙中,同时存在多家“培训机构”。在大昭寺天井中,则看到的是黄教高级人才特殊的选拔机制“辩经”;寺外广场,则是上百位虔诚信徒,跪在地上叩长头的场面令人震撼。而在布达拉宫,则先在入宫处感觉一下那排队人流,长到什么叫“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情景。进入官内观瞻输送模式后,不间断地让你从这屋看到那房,大量信息使你脑中拼凑起一副数百年来政教合一的力量,即那些赞普(藏王)达赖们是如何在西藏这块土地上实施治理图景的。在这三处参观时,共同的感觉是,这里所有的殿堂楼宇房屋廊柱,所选用的木料均是精致上乘的。呈现出的空间结构总体印象宏大气派。有人说,西藏的古旧建筑中,最值得一看的当属宗救产业,看来此话不谬。只是在游览这些地方时,感觉有关部门在从游客角度考虑上还不够精细,譬如在对游览人数的控制上还不够好,又如在室内光照以及景点文物介绍内容与方式上,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说实话,游览哲蚌寺大昭寺和布达拉宫,是凡经历西藏行(且这三个景点一个不拉)人们中,感觉最累的活动:那让人看似走不到头的室外台阶时常令人抓狂;而在殿堂楼宇内的参观,则多在昏暗的酥油灯光下进行;那种被人流果挟着往前走的感觉真不大好。往往你想要看的看不大到;而你看得到的,则又常常看不大清。  

随着在西藏日子的添加,经历的越加丰富,所有的这种那种最初的神秘感,渐渐被疲累的刺激、各种新发现带来快感等消释后,代之以的就是以小彻小悟为核心的充实感。下面的几段文字,就是旅行中上述各种感觉交替出现过程时信手留下的。也是出于一种到西藏后才有的混合着兴趣与责任感觉的催促。这里挑了几个以飨读者。游西藏等于是读本大书,在这里看到的想到的的东西太多了。回来后感觉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是种难得的经历和体验,可惜无法全部在这里倒出来。这些文字片段的排列并没有遵循什么顺序,纯粹是兴之所至以及急于完稿的需要。

 

藏地四月观桃花

说实话,在进入西藏之前,我并没有想过看桃花与西藏旅游,二者间有什么联系。直至看到此次旅行策划老师发来的简约游程,看到上面开列并不多的景点中,居然有“林芝嘎拉桃花村”、“波密桃花沟”这两处写明桃花的景点。心里不禁格登一下:看来西藏的桃花是有点不一样啊!我平添了份好奇心。  

图片1.png 

记得是在4月7号刚到拉萨的那个晚上,当我们在饭店乘电梯准备进客房时,一位店里工作人员也挤进了电梯,见我们的装束听我们的口音,激起了他的好奇,便热情地与我们攀谈起来。他告诉说,这个时候入藏,可看的东西很多,尤其是桃花。他直夸波密的桃花如何如何的好。可一会儿话锋一转,又说当你们赶到波密时,可能桃花已谢了。虽然电梯中交流的时间很短,可这位当地人对桃花这么热情的介绍,还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片2.png  

第二天按行程,我们到了林芝,游览了巴宜区的嘎拉桃花村,适逢这里正在举行桃花节。进村后放眼四望,只见漫山遍野的桃树,粉红色的花儿开得正盛,无论是老树虬株新干嫩枝,花儿均开得生机勃勃热热烈烈,引得众多游客,纷纷驻足拍照。更有当地群众把他们雪白的哈达,挂上了桃树的枝杈,形成了花团锦簇的状况。在一棵被誉为“树王”的百岁老树树干上,钉着一块金属铭牌,上面录有唐朝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两句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我觉得这诗句中,若临时把“山寺”改为“林芝”,倒还是颇能准确形容游客们此时此地看到眼前景象感受的。   

后来发现,西藏桃花种植得还是蛮普遍的。不仅前提到的行程中开列的林芝波密两地有,而且车行路上,从车窗望出去,经常看到路边或目力所及之处,仍有单株两棵或一排排一片片桃树,在那生长着,花儿也依然开得那么欢畅。更难能可贵的是,其中很多还是野生的。我不知是西藏的气侯还是土壤,或是其他什么原因,特别适宜桃树的生长?在西藏的这几天中,始终未得到该问题的正面权威的解读。号称“西藏通”的王师傅,也只是再三强调,“西藏的桃花都是野生的…没有人种植的”。   

在林芝嘎拉桃花村的一处山坡上竖着的一块“嫁接桃简介”铭牌,则多少透露些许原因,那就是藏区桃树种植颇好与内地一些省市的支持是有关系的。铭牌上记录了广东河源连平鹰嘴蜜桃201649号与这里的百年野生桃嫁接成功的说明。铭牌的署名是“巴宜区第七批广东援藏工作组”。   

内地虽有“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却未曾听说过在哪个地方举办过什么桃花节。而在西藏林芝地区,倒已轰轰烈烈的举办过20来届(今年是第21届——自注)。至于林芝之外的其它地区是否有,我则不知道。

 

巴松措的鱼不能吃?

记得是4月8号中午,我们一行是在赶往巴松措的途中,应该说是非常接近巴松措的地方。因为此时已是吃饭的当口,我们车子开的并不快。不久就停靠在一家名叫“巴松措鱼庄”的路边饭店前。看其门面还挺大气,从门外望进去,店堂也挺宽敞整洁,大家就决定进去用餐。  

图片3.png

店堂里安放了四五张各可坐十人左右的圆桌,靠门的那一面玻璃橱窗前,也如上海等江浙一带的饭店,摆着几口大鱼缸,缸中游动着几条面目狰狞如鲟鱼般的鱼。在同伴们正坐下喝茶看菜谱之时,我则踱到柜台前,与热情的老板娘闲聊了几句。在被问到该店有什么特色菜品之时,老板娘来劲了,她故作神秘地提醒道,我们这边的鱼是最好的,全是巴松措捕上来的冷水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来这不吃巴松措的鱼太遗憾了…我折回到同伴们的桌前,问他们这里的鱼点了吗?同伴中的一位,是此次西藏行的组织者兼策划者的她,起身朗声告诉我道:我们没点!听以前来过这景点的朋友介绍说,巴松措这儿有水葬,这里的鱼不能吃。一听此话,我哑然了:也不想再提吃这里的鱼了。以后听为我们开车的王师傅说,巴松措没有水葬的习俗。有这习俗的只是距巴松措有点距离的雅鲁藏布江那。不过王师傅也不主张吃这儿的鱼,尽管他只是出于经济上的考量:认为这里的鱼卖得贵了点。由于没有点鱼,故我也没再关心鱼怎么个贵法。  

虽然我们这桌没点鱼吃,可一瞅旁桌,却见有客人点了,且吃得还不亦乐乎。看来还是有人不信这个邪,只要是美味佳肴,包括有故事的这里的鱼,还是照吃不误。   

图片4.jpg

在西藏,菜肴中我们吃得最多的还是牦牛肉和鸡蛋。这里的牦牛肉虽香,可当地的烹调水平却很成问题。往往牦牛肉一入口,便尽塞牙缝。所以后来看到端上桌的又是牦牛肉,好几位同伴便已面呈畏惧之色了。  

巴松措的这顿鱼没吃,其实实际影响到后面的几顿,印象中此后几天的藏地用餐,没再有人提及要吃鱼了。巴松措的湖面其实不算很大,可水质却不差,其清澈度很高:从湖面望下去,水中游鱼及近岸几米深的湖底杂石,依稀可见。我们在景区待的几个小时里,也未再听到任何有关水葬的话题。  

最后值得在这里提一下的是,前说的“巴松措鱼庄”的老板,是来自陕西的一赵姓复员军人。从店堂墙上挂着的多幅称赞他感恩他的匾额锦旗文字类的东西来看,想来这样的老板,不大会有意卖给顾客吃过不洁食物的鱼吧,我们很可能失去了一次品尝美味的机会!

 

观景台上摆拍的藏獒

此次西藏之行中,要问起哪种生物给自己留下印象深刻?那我得说,无它,只能是藏獒。藏獒是西藏特产的一种犬类,体型较一般犬类要大,加上生活在高原寒冷地区,身上毛发又长又密,所以看上去似比实际更为庞大。它性格凶猛,平日里被当地人训化为看家护院,或为主人从事畜牧业的好帮手:毕竟它能阻止狼等食肉动物对牛羊家畜的伤害。在我们此行的初期,一路上都没有看到过它,哪怕是民居中拴着的。可在此行最后阶段,记得是在回到拉萨的第二天,却一次性地看个够。那是4月13号吧,我们去游览羊卓雍湖的途中,在翻越岗巴拉山时,我们包车自由行的优势显现出来了:行车中,见哪景好且可停可拍,便能随时下车。一路上经停了多个观景台。在这些海拔不一依山势建造的观景台上望出去,虽景色各异,可台上有一样东西却是这些观景台上的标配,是各观景台上均有的,那就是台上总有几张一米长半米宽的铁皮桌子。每张桌子的左右两边,各蹲坐着一条毛发蓬松看似体型庞大,且都戴着一副墨镜的大狗。仔细一端详,它们不就是能搏杀野狼、敢从雪豹口中夺食的藏獒吗?看到之前心仪已久一直不曾谋面号称“西藏神犬”的它们,此刻居然好像集中在一起般,一头头规规矩矩地待在桌上,乖乖的听从主人让游客和它们摆拍,我大喜过望。在谈妥了合影价格尺寸后,我便在那藏族汉子的指点下,小心翼翼地从它们身后爬上了桌子,轻手轻脚地从它们之间探出了身体,然后招呼同伴赶快揿快门…旁边的那位狗主人看了好笑,耸耸肩轻轻地咕噜一句:没关系,它们都已吃饱了…  不过后来在翻阅同伴传来的观景台上拍摄的相片时,发现镜头中凡有藏獒形象的,这些大狗无一例外地头上都架着一副墨镜。这不禁引起了我和大家的好奇:是山上的雪光阳光太强烈,狗主人出于保护它们眼睛的一劳防措施?

图片5.jpg

是的,这些大狗往往在那些桌子上一待就是半天;也有人认为是这些狗狗眼神太凶,戴副墨镜可避免吓着游客。对此我也曾专题问过司机王师傅。他则轻描淡写地回了一句“没有什么其他作用,就是看着好看,游客拍照感觉漂亮一点”。想想王师傅的话也有道理。这些狗狗的主人,说实话,也挺感激它们的:它们晚上看家护院,守卫羊圈牛栏,白天还要为主人赚取硬通货(30元人民币合影一次——自注)长时间站台,为主人一家出力多多,焉能不好生侍候!在它们出台时打扮得尽可能帅气点,也是人之常情。说实话,到西藏有很多新鲜的体验:满眼的好水好山是;了解到藏獒对当地人民家庭经济改善所付出的艰辛;也是。

安检

西藏旅行遇到的安检可以略为谈谈。一是在公路上截路设卡,执行检查的一般是武警。有次在从林芝开往波密的途中,经过某几个口子时,突然被叫停车,随后又被告知:全体下车检查身份证。尽管有个别趟,一会儿又来了个新通知:不用下车了,可以了…后来听说,因为这里离印度比较近,算是前线地区,所以防范严密点。我们也看到专程来这观看麦克马洪线的内地旅游者。还有一种就是进一些敏感场所如罗布林卡、大昭寺、布达拉宫、八廓街、哲蚌寺的安检。那可真的可说严密,严到有点不厌其烦的地步,密到有点重复的样子。这在游览布达拉宫时尤感明显。进了里面开始具体参观时,仍被先后要求出示了三次身份证。

 图片6.jpg

回到上海后,大城市的繁华与喧嚣,很快地把前不久在脑海中沉淀西藏见闻的一切积累,给遮掩掉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略高于海平面的适宜气候,又很快把在藏地感到身体种种不适的那几位同伴,顿时换了个人似得。包括在藏地旅行后期,高原反应严重到布宫及那两个寺庙都上不去的伙伴,此刻电话里却已能中气十足地劝我们别担心她们。在接下来相对平静的日子中,些许关于西藏的话题信息,即便近期电视中播放到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品牌会议上有关西藏代表团活动的视频,又不禁扯出了同伴们对刚去过的西藏美好回忆。在被问到愿不愿意再去西藏看看,谁料当时高反最严重的那位同伴毅然决然地说道:当然愿意!还是包车自由行。西藏的神秘,去一次哪里看得够啊!


相关推荐